心悸 (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

577
作者:中医科
文章附图


【疾病概述】

定义:是指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其病位在心

辩证:心虚胆怯、心脾两虚、心血瘀阻、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阻心脉痰火扰心

心悸(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除采取我科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外,我们有如下建议:

一、饮食指导

1、吃容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限制钠盐摄入,限制体重,减轻心脏负担,避免饮咖啡和浓茶,食疗:可常食桂圆莲子粥、百合莲子粥。

2饮食有节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饱、过饥、戒烟酒,心气阳虚者不可过食生冷;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煿痰浊、瘀血者忌过食肥甘;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

3、限制食糖,多食蔬菜水果,讲究进餐方式,进餐速度要慢,一次不要吃得过饱。

二、食疗举例

1、草芪龙苓粥:炙甘草、黄芪、龙眼肉各10克,茯苓粉、大米各50克,白糖少许。将炙甘草、黄芪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茯苓粉、大米、龙眼肉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补气安神,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结代等。

2、参附桂枝粥:红参粉5克,附片、桂枝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待熟时调入红参粉、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7天为1疗程,连续2~3疗程。可温肾通阳,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胖、脉沉迟等。

三、生活注意事项

1、心胸开朗,保持乐观、稳定、平和的情绪,您应摸索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生活起居有常, 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做到:春防风,夏防暑,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心阳虚弱者尤其注意防寒保暖,切记受冷,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的排便习惯,勿屏气用力,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虚弱者应趁热服用,利水及补益类药物应空腹或饭前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心律及心功能正常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量适度, 运动强度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压,不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为原则,可选择打太极拳、慢跑等,不宜做突然爆发性的运动,如举重、拔河等

3、定期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学会自测脉搏,急救药品要备全,随时携带,应放置在固定方便之处,以便急性发作时伸手可得,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自觉心中悸动不安者可常按压神门、内关等穴位,或用火柴头点压心、交感、皮质下等耳穴。

4、睡前用温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5-10分钟,以宁心安神促进睡眠。

5、心悸病势缠绵,应坚持长期治疗获效后亦应注意巩固治疗,可服人参等补气药,改善心虚症状,增强抗病能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胸痹、痰饮、肺胀、喘病、痹病等,对预防心悸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6、控制高血压、高血脂、超重、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

7、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饭后不应立即就寝,睡觉右侧卧位,双腿稍屈曲。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康复锻炼。


文章分类: 中医健康宣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