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二科顺利完成高难度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1273
作者:外二科 胥彬 ![]() 手术医生:吴本华、黄家斌、胥彬、黄裕文 这是一台难度极高的手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稍有不慎,患者就有可能命丧手术台。这是对手术水平的检验,能完成这样的手术,意味着我院肝胆外科领域的手术水平在成都市的区县医院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更是对医生技术和责任感的考验,是避免风险,还是迎难而上挽救生命,我院外二科的医生们用一台手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们完成了这例难度极高的四级手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因此,这台完美的手术,也标志着我院肝胆外科手术水准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4月12日,我院外二科收治了一名68岁的老年患者,主要以腹痛来院治疗。据患者家属介绍,这种反复腹痛已持续了1月之久,多家医院输液治疗无效。在外院就医,做了CT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后来到我院外二科,经过详细检查和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癌由于恶性程度很高,本来就极为凶险,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患者的肿瘤长在分岔部位,位置很深,显露不好,且临近门静脉、肝动脉,给手术造成了很大难度。但是若不手术,患者不但症状得不到缓解,且面临病情迅速恶化的威胁;造成肝内肿瘤广泛扩散,造成肝功能衰竭,而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一旦衰竭,就意味着人生命的终结。 经过外二科的反复讨论以及与患者家属的多方沟通。最终,外二科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高,高在哪里? 外二科讨论后认为这台手术的难点有三:第一,肝部胆管癌手术决定的是肝的生死问题,如果肝脏一旦死亡,患者必死无疑;第二,患者的肿瘤生长部位特殊,刚好在肝脏内的分岔部位,这里的胆管紧挨肝动脉和门静脉,手术中若稍有不慎,损伤到门静脉和肝动脉,患者可能当场死亡。因此,这是对医生技术的极高考验;第三,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这种手术在川西地区还从未开展。”总之,这台手术面对的,是患者的生死关,医生的每一刀,都划在患者的生死之门上。 从4月12日入院,到4月20日手术,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外二科的医生们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一次次的讨论、研究,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将所有可能发生的状况都进行了预估,并制订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4月20日中午,患者被送进手术室,由外二科的4名医生联手为他进行手术。手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切除与吻合,术中需要先将肿瘤完整切除,然后再吻合胆道,“因为胆管被切除了一部分,不太够用,所以吻合时就需要将下面临近的肠道往上拉,与胆道进行吻合。虽然术中密布“雷区”,但幸运的是,手术比想象中顺利许多,肿瘤浸润比预想的要好,4名医生历经3个多小时屏息静气、小心翼翼的操作,肿瘤被完整切除,患者甚至没有进ICU,直接回到普通病房。术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良好,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肝功能明显好转。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一方面反映了普外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护团队勇于担责、大胆创新,一切为了病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执着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外二科技术水平的提升,反映了我院全面提高、快速发展、追求卓越的良好社会形象。 附: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也称Klatskin瘤,是指原发于胆囊管开口以上肝总管与左、右二级肝管起始部之间,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和左、右肝管的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发生部位特殊、呈浸润性生长及与肝门部血管关系密切等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癌肿。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重大进步,手术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于是否应行扩大根治术、血管切除重建,以及放化疗等的疗效问题,依然是肝胆外科及肿瘤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文章分类:
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