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881
作者: 外一骨科  陈林全副主任医师
文章附图


    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脊柱微创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兴疗法之一,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多年,以其经济实用、操作简单、见效快、风险小、无明显后遗症、优于其他微创技术等特点而被患者接受,深受广大骨科医生的青睐,成为目前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领域的理想手段。

一、 臭氧的理化特性:

  臭氧(Ozone)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性能极不稳定、具有刺激性强的天蓝色气体,具有强力的氧化性能。自然状态下,臭氧的分解快且难于储存。医疗用的臭氧的产生方法是在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反应器内,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将空气或氧气通过强电场电离产生的。我院使用的是德国产医用臭氧发生器。二、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制:

1、 臭氧及其衍生的自由基团(如OH等)可瞬间与有机物发生反应,在治疗椎间盘突出时,臭氧及其衍生的自由基团破坏髓核基质内的蛋白多糖复合分子以及髓核细胞,引起蛋白多糖分子含量降低;而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的多少,决定了髓核渗透压的高低,当其含量减少,髓核组织渗透压下降而丢失水分,最终导致髓核组织萎缩。另外,臭氧治疗浓度的大小与效果紧密相关,目前采用的浓度大都为30ug/ml2、 臭氧对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椎间盘突出时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症以及突出髓核释放的炎性介质,是造成时神经根性疼痛症状的最主要原因,注入一定量的臭氧后可以消除髓核突出引起的炎性反应,同时局部血液中的缓冲系统(还原物质)又可以对抗臭氧的氧化作用,而使神经根等周围组织免受伤害。Bocci等学者将细针穿刺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形象地比喻为“化学针灸(chemical puncture)”。

三、臭氧治疗的优点及并发症:

1、优点——创伤小、术后反应少、操作简单、可作为门诊或日间手术、每次花费少、适用年龄范围广、可重复施行;

2、并发症——很少,选用21G穿刺针,损伤几乎没有,很少出现腰大肌血肿、神经根大血管的损伤;少许患者术后出现反弹或暂时加重;臭氧的毒性反应几乎没有。

四、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适应症纳入及排除标准:

1、 适应症患者的纳入标准--- CTMRI检查显示椎间盘轻~中度突出即呈“包容性突出”、且影像检查与症状体征一致的盘源性腰痛患者、单纯坐骨神经根性疼痛患者、老年脊椎退变关节病患者、腰椎手术失败综合症患者;初次发病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年龄18~86岁的患者。

2、 适应症患者的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出凝血功能异常者;合并椎管狭窄、黄韧带严重肥厚、腰椎滑脱者;合并躯体畸形难以配合穿刺者;有腰痛及典型神经根性疼痛,而无CT/MRI等影像学支持者。

五、手术操作方法:

1、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于可透视床上;

2、常规消毒铺巾,在C-X光机透视下定位病变腰椎间盘;

3、在病变腰椎间盘体表投影处,取脊柱中线旁开8-250px,作为穿刺点,并用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病变腰椎间盘后外侧区域;

4、取21G专用穿刺针,从穿刺点进针、并于身体矢状面倾斜20~40°,缓慢进针,在C-X光机透视下,从正侧位透视像上,确认穿刺针尖部进入病变椎间盘中央;

5、取医用臭氧10ml,从穿刺针内缓慢注入至病变椎间盘,6-8ml;再退针至受压神经根发出处,再注入3ml;其间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未诉不适,拔针,消毒后覆盖穿刺点,完毕。

六、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卧床休息一天,临床症状轻者,可口服Vit B1Vit B12等;临床症状重者,可行静滴甘露醇、地塞米松、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3天;术后2周可行腰背肌功能训练,6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及重体力负重劳作等。

  尽管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上述诸多优点,但是准确适应症患者的选择、完善的术前相关检查、精细手术操作,仍然是决定术后疗效的关键。

病例分享——  患者杨**、男、43岁,主诉“右侧腰腿痛3月,加重5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右3/44/5型)





文章分类: 学术会议
分享到: